查看原文
其他

“精神家园”进化史—我和书店的故事

张宏伟 书影斑斓 2022-03-19

点击上方“书影斑斓”可以找到我哦!

这是书影君陪伴你的第6

全文共2646个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上小学时,便开始喜欢上阅读。


       印象最深的是每当自己过生日或者“六一”儿童节时,父亲总是骑上自行车带我到书店,为我购买一两本连环画,而我每每总是在回家的路上,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便急不可耐地翻看完毕了,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体验。


      上中学后,自己有了一些零花钱,可以独自去买书了。当时我所生活的那个内陆省份的地级市,可以购书的场所数量十分有限,其中面积最大、环境最干净、书目种类最多的就只有国营新华书店。

 

       

       那时的新华书店是闭架售书,即你自己是不可以在书架上挑挑拣拣、东翻西看的,必须隔着1.45米高的柜台,踮起脚尖,盯着一本本货架上的书籍,试图通过封面及标题来确定自己想买的书。几番思量,下定决心,才怯生生地向柜台后那个满脸横肉的售货员提出要求:“阿姨,请给我拿一下那本书看看。”

 

     

       国营售货员的态度,当然可想而知,每次她听到我的请求,总是不耐烦地停止聊天或者嗑瓜子,随手拽下我想要看一看的那本书,“啪”地一下甩在柜台上,不再理我。而此时我要快速地、同时又是小心翼翼地翻看一下那本书的大致内容,且时间不能太久。如果并不合意,只好再次鼓起勇气同时略带羞愧地提出:“阿姨,麻烦你放回去吧,能给我再拿一下那本书么?”通常听到这种要求,那个横肉售货员首先便是斜我一眼,那种白眼球较多的目光仿佛在义正严辞地质问你:为什么不决定好再提要求?如此白白占用了她宝贵且休闲的时光。所以,那时我在新华书店买书,通常会在“横肉阿姨”给自己的两次机会内快速选中自己所要购买的图书,掏钱之后逃之夭夭,否则就会感觉对不起人家。


       那时的城市街边,与新华书店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些门脸低矮、室内光线昏暗且弥漫着一种旧书霉烂气味的小书店。这里也卖书,但更多地是租书。内容大致为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港台武侠、琼瑶三毛雪米莉的言情以及一些封面标题都十分暧昧的不便分类的小说。在这里买书,相对比较轻松,可以随意翻看货架上的书籍,尽管这些书籍大多面目可憎、萎靡不振,以及散发出一种霉变的味道,代表着它们被无数人翻阅过的历史。


       说来也怪,对那个时期非常流行的金庸小说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倒是买了一堆台湾作家柏杨、李敖之类的杂文合集,代表了自己与同龄人略微偏差的阅读兴趣。这类书籍因为这些书小书店通常不常卖,所以我经常提前付款,然后委托书店老板替自己进货。这些书自己看得或痛快淋漓或捧腹不已,给初中的自己提供了丰富精彩、印象深刻的阅读体验,只是很久以后才知道,这些书统统都是盗版货。


     

      再到后来,新华书店搞成了开架式售货,这对我来说方便了不少,因为选书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自己可以徜徉在层层书架中流连忘返。但新华书店有意无意地(到现在也是如此),并不给顾客提供哪怕一丁点可以休憩的空间或设施,自己只能或站或蹲地翻阅,时间稍微长一些,还会遭到脸色不好看的售货员的驱赶:“挑好书就往外走了,不要把书翻脏了!”即便这样,这种购书环境还是比自己上学时要好太多了。


       工作之后,到外地的机会增多,无一例外,每到一座城市,逛街的首要目标基本是当地较大的书店、书城。北京西单的图书大厦、广州购书中心等等。这些规模庞大的书城,地处闹市,动辄三、四层楼,营业面积可达几千平米,里面简直就是书的海洋、书的世界,用现在的流行语形容便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国内出版物,还可以看到许多印刷精美的外国出版的图书,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但在这种书城里,销售排行榜上多数是名人自传、炒股指南、考研辅导、养生保健之类等等饱含名利成分的流行书籍,渗透出一种社会的浮躁氛围。


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北京万圣书园(张宏伟摄)

   

       与这些大型书城相比,在一些城市中存在着许多有特色的独立书店,偏居一隅,店面不大,装修风格不豪华但却优雅整洁,书卷气十足。比如北京的万圣书园、单向街、上海的季风书园、广州的方所等等。书店老板本身便是爱书之人,其所挑选的图书,也是偏文艺、社科、历史及学术专著类较多,更适合一定阅读层次的读者选购。这样的书店,还经常会举办一些作者签售会、读书会、学术讲座之类的文化沙龙,增进了爱书者的交流,文化氛围浓厚。这种书店的特点便是:不与流行为伍,坚持独立深入的探索精神,较多顾及读者的精神享受。如果说大型书城给我购书的体验是“广”,那么这种独立书店给我的购书体验就是“专”。


      再到2000年之后,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人们的购物体验越来越方便。在购书的圈子内,当当网、卓越网、亚马逊网上书城等一批网上书店应时而生。这些网上书店书目丰富、种类繁多且搜索极为方便,如我这样的购书者足不出户,在家中电脑前点击鼠标,便可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种类、任何学科或者任何作者的图书,免费送货上门而且折扣不小,简直就是购书人的天堂了。尤其是近两年移动网络发展迅猛,手机购物更为便捷,听到看到感兴趣的书名,掏出手机戳戳点点,两分钟搞定。所以我现在购买书籍,基本是通过网络渠道。


       但在读者享受便利的同时,近几年网上书店的兴起,却对实体书店造成了严重冲击。与网上书店相比,实体书店需要额外付出场地、人工、资金等成本,完全与网上书店无法匹敌。于是在苦苦支撑、疲于应付后纷纷败下阵来,规模小的倒闭、关门,规模大的靠缩减分店、减少店内面积甚至售卖咖啡、西餐等等手段来维持。国营新华书店尽管没有场地成本的压力,但也早早地就把书店内的柜台分割出租给了出售学习用具、字画装饰的经营者,偌大的书店成了文化百货商店。


       对于此现象,网络及传统媒体其实都展开过广泛探讨。


       有观点说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既然传统书店没有任何购物优势,那么就遵从市场规律,让它自生自灭便可;但另一种观点却认为,网络书店作为经营者,追求更多的是经济利益,其销售图书的手段,也是紧跟甚至是引领一种流行的阅读趋势,说白了就是什么书好卖就卖什么。这种销售方式,并不利于建立一种尊崇文化的氛围。而一定数量传统实体书店的存在,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文化素养以及这个城市中民众对知识的尊崇程度,政府应该出台文化扶持政策,对传统书店在资金及政策上给予保护。


北京万圣书园内景(张宏伟摄)


       是啊!但凡爱书的人,谁没有过在书店淘书的快乐经历呢?传统与实体书店,各有特色,如同一个个性格分明的人,与之交流是一件痛快惬意的事情。我想购书的乐趣,除了包含购买时的便捷,大概还有徜徉书海时的兴奋、书香围绕时的幸福、千挑万选时的执著以及与同样爱书人交流时的快乐在里面吧。


      书店的兴衰,其实也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以及民众对于文化的态度。好好保护实体书店,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那个被浮躁社会的雾霾逐渐遮掩的精神家园。



(本文所有图片、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zhong

yu

kan

wan

la

 

书影斑斓

  

书影斑斓

在阅读中体验不同人生

投稿邮箱:zhw-rw@163.com

  书影斑斓

阅读|观影|意见|法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